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碳中和区块链创新,以及碳中和区块链概念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区块链真正的样子!区块链技术创新助推全球气候行动
大伙儿都知道的一个事实是:区块链可以让人财富倍增,那么,到底是区块链的哪一部分让人财富倍增呢,这个事情从区块链诞生至今,一直模模糊糊。明说了吧,是区块链的激励机制让人财富倍增财富自由。激励机制,外在表现为虚拟货币或者内部积分。腾讯QQ升级系统是不是激励机制?是的。美团的外卖会员升级系统是不是激励机制?是的。我们为什么不把腾讯QQ积分拿来交易所交易呢?是因为腾讯QQ积分本身并没有特别大的价值,不具备交易价值及意义。那么,凭什么挂了一个区块链的名字就可以把激励积分拿来交易或者说激励积分具有让人财富自由的魔力呢?
是因为区块链激励机制是和传统实体结合在一起的,并有着其增值作用的。比如股票,股票本身是不产生价值的,约等于一张白纸或一个符号代码,它只有以传统实体为载体才具备价值。区块链(激励机制)也是一样,它只有和传统实体项目以及具体的业务合为一体,才能产生经济价值。
所以,单独的激励机制其实是毫无价值的。
市场上广为流传的虚拟货币,以及更多云钱包挖矿存币生息是什么?它就是一种单纯的激励机制,仅仅是一种激励机制。比如挖矿,挖了就给币,这是不是激励机制?有人说这矿机看得见摸的着,这不是实体么?No,矿机只是激励机制的生成方式而已。换一下,换成存币生息,不一个意思么?存在虚拟的钱包里面,然后生出币出来,这虚拟的钱包不就是一个激励机制的生成载体么?按照这个思路,我们还可以用种树来产生激励机制,种花也可以。
然而,这类东西通通都是骗局。为什么?因为他们仅仅是一种激励机制,脱离了本质的激励机制。CX也是激励机制,也是脱离了本体的激励机制。
本体是什么?是实体项目,是实体业务,强劲的营收体系。缺了本体业务的激励积分什么都不是,空气都不如。假如我们把区块链激励机制当做一种类似股票的东西,那么,它靠什么增值?没有强劲的营收体系作支撑,能升值吗?
不能!So,所谓的买什么币可以财富自由,不过是广告而已。而且还是虚假广告,禁不起推敲。可能有人侥幸赚了点钱,但是偶然并不等于必然,偶然事件天天都有,必然事件才是一个行业本来的样子,比如电商,比如互联网,比如AI,比如云计算。
总结:1,单纯的激励机制(虚拟货币)什么都不是,毫无价值。2,和实体业务深度融合的激励机制才具有让大多数人财富自由的力量。
在考虑区块链时,碳中和并不是首先想到的。比特币,区块链的第一个应用,被广泛称为环境污染者,消耗大量能源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量,以验证交易和维持网络。然而,这种性质的担忧只适用于用于底层技术的特定应用。根据网络架构和协议的选择,区块链可以以更节能的方式部署。不会比传统的数据库解决方案消耗更多的能源。
但区块链技术的核心竞争力—透明度、数据可审计性、隐私性、价值传递、流程效率自动化等,可以用来推动交付可持续基础设施所需的系统性变革,区块链技术可以以安全和公平的方式为低碳转型提供解决方案。比如,区块链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显着提高温室气体排放的透明度、问责制和可追溯性。它帮助公司提供更准确、可靠、标准化和易于获得的碳排放数据。
此外,可以通过智能合约利用区块链来更好地计算、跟踪和报告整个价值链中碳足迹的减少情况。它可以提供即时认证、实时数据验证和清晰的数据记录。
在纵深发展方面,区块链技术可以将公司的个人努力转变为网络化的努力。而且,它可以清楚地确定个体行为者为减少碳足迹所做的贡献。竞争精神和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创造了共赢的局面。清洁技术初创公司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们开发了支持区块链的平台,将所有利益相关者聚集在一起,包括公司、政府和公民。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方法提供了广度和深度。它参与并使每个人都能够参与计算。它允许跟踪和报告整个供应链的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情况,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分销商和消费者。
目前,区块链技术创新成为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的集体行动的强大推动力。公共和私人投资者开始注意到它的独特价值。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和瓦赫宁根大学与研究中心 (WUR)关于将区块链应用于农业气候行动的最新报告:区块链技术有很大潜力支持有效农业部门的气候政策和衡量气候行动的有效性。该报告概述了区块链在农业中的局限性和潜在应用,以及如何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使用它。
该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提高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活动的透明度和问责制。除了监测温室气体排放外,它还可以通过帮助跟踪投资和改进管理实践的结果来支持农民适应气候变化。区块链还可以帮助跟踪适应和缓解活动中与性别相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总而言之,它有可能成为加速全球行动以实现《巴黎协定》和 2030 年议程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工具。
此外,欧盟为利用区块链采取气候行动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诸如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开发和采用,并激励参与者减少其碳足迹并考虑其行为的 社会 影响;开发技术援助和投资计划,支持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创新,有助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加速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在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建立网络,超越个人,包括所有 社会 利益相关者;通过绿色债券、金融 科技 解决方案和替代融资机制,支持可持续金融举措并促进使用区块链技术为气候行动融资;支持欧盟国家和国家政府机构合作开发和采用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以支持气候行动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战略合作伙伴建立伙伴关系,包括联合国机构和国际金融机构,如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支持加强欧洲的清洁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改善清洁技术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此外,区块链技术正在通过 NDCs 和 NAPs (SCALA) 计划扩大土地利用和农业的气候雄心计划进行试点,该计划由粮农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共同领导,并由德国国际气候倡议 (IKI) 提供资金. 该方法将通过数字化农业和粮食系统的价值链并通过关键数据元素 (KDE) 跟踪可持续性来应用。该计划重申了数字化等技术进步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可以发挥的作用。
加密领域也有相关尝试,气候技术公司Flowcarbon与Celo基金会宣布推出碳市场生态系统,该系统将使碳信用能够以Flowcarbon的Goddess Nature Token(GNT)的形式在Celo网络上交易。 其合作关系包括由Celo基金会和Climate Collective购买至少1000万美元的GNT,GNT目前正在预售中。Flowcarbon在Celo上的推出将创建碳信用链上流动市场,旨在使碳抵消广泛可及且透明。
美洲开发银行(IDB)旗下创新实验室IDB Lab正在发起一项倡议,以创建利用数字代币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促进气候行动的创新解决方案。 IDB Lab与IDB Group 2025愿景所确立的促进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目标完全一致,从而发出这一呼吁,以 探索 数字代币的真正潜力,该倡议面向目标包括初创企业、中小型企业(SMEs)、基金会、非营利组织、企业、大学、智库、公共创新机构、加速器和其他在这一主题上有经验、准备实施模型的组织。
GainForest开始与巴拉圭环境部(MADES)合作,保护巴拉圭大查科美洲区(grand Chaco Americano)数千公顷的森林。GainForest将卫星图像与数据科学相结合,旨在激励土地所有者不再砍伐树木。GainForest的目标是筹集加密货币捐款,从土地所有者手中购买森林,扩大国家公园,防止森林砍伐。该项目将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与卫星图像、无人机摄影和数据科学相结合,自2017年赢得联合国COP 23 Hack4Climate竞赛以来,一直稳步增长。GainForest联合创始人David Dao表示,这使得GainForest成为首个政府支持的绿色加密项目。
碳中和、碳达峰释放出了怎样的产业机会?
碳中和、碳达峰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那么它对现在的各行各业会有怎么样的冲击呢?
一、新能源产业
由于我国的产业结构特征,加上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高度依赖,碳中和、碳达峰的信号的释放,直接刺激的是我国的能源行业和高耗能大户。毕竟碳话题下的获益主体主要是新能源行业,也是最直接的受益群体,然后是慢慢地辐射开来,但要知道的是在此之前,新能源概念股已经涨上了天。而要实现“减碳”这样的战略目标,我国的电源结构肯定要发生重大转变,其中必然包括电网在内等供电体系可能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深度调整,甚至可能是整个工业的颠覆。
可以预见的是,股市必然将出现一波“碳达峰、碳中和"概念的炒作。
二、区块链技术
为什么提到区块链呢,因为有8家的中央企业曾在京发布了关于“区块链+碳交易”生态网络场景。这样的场景应用,必然为区块链资产持有增加砝码。因为区块链技术能够支撑起碳足迹全生命周期的可信记录、碳排放全要素的可信流转的作用,从排放、交易、流通,到交易核销、统计的全流程数据记录。
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以为碳交易提供更安全、更高效、更经济的市场环境,以及可视、可信、可靠的监管环境,从而促进碳交易市场的透明化、有序化、便捷化。
三、碳指标会成为一个宏观上的选择
随着碳中和、碳达峰的提出,那么碳指标会成为一个宏观上的选择。企业在技术路线上的竞争优势可能会引人这一指标,甚至可能作为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长期方向。因此在未来,可能会由国家出面,多部门协调,对行业制定统一的减排要求标准,甚至是约束性的要求。
碳中和带来汽车产业发展新机遇,数字化技术助力绿色化发展
2021年的上海车展是经历过疫情后的车企首次重磅集体亮相,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成为这个老战场的新热点。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为行业带来发展机遇,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将成为行业实现减碳的关键路径。
4月20日,第十九届上海车展期间,由腾讯和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发起的“拥抱变化、拥抱绿色发展——碳中和驱动下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论坛举行,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副会长顾春霆、腾讯副总裁钟翔平、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谭本宏、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蔚来电源管理副总裁沈斐、沙龙智行CEO文飞等行业代表,就“双碳”目标下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展开深度交流。
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表示, 低碳化发展给科技企业和汽车企业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同时也为行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动力和机遇。双碳目标将引领全产业链生态重构,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互联网科技企业与汽车企业已经深度融合,共同面对这个时代的命题,用数字化的手段更好助力绿色发展。
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
科技创新力量融入汽车产业,电动化和智能化成为这一轮变革中心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会长顾春霆表示,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汽车行业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电动化成为这一轮变革的中心,车企正在以战略性的眼光,布局电动车领域的技术研发、产能投资,抢占先发优势。同时,科技创新的力量也在深度融入汽车产业当中,共同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低碳化发展。
“至205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汽车产业碳排放将持续提升,对道路交通减碳形成巨大挑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谈到,汽车产业将沿着2028年碳达峰-2050年近零排放-2060年碳中和三步走的战略目标,逐步实现碳中和。
数字化转型是产业发展新机遇,将助力产业实现绿色化发展
“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方面,国家持续提升政策支持力度。当前,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初见成效,目前科技产业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深入底层,数字化的方法也将更好的助力绿色化的发展。”腾讯公司副总裁钟翔平说道。
汽车产业已共识,实现双碳目标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工程,产业链将迎来供给侧结构改革,产品、服务、能源革命共同推动产业升级。汽车加速电动化、智能化,将推动绿色生态和新兴商业模式重构。这样的百年机遇下,汽车企业已经行动起来。
长安汽车的第三次创新创业计划,将以“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全新定位,提升软件和效率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新汽车”+“新生态”产业公司,成为数字化电动汽车普及者。吉利控股集团高级副总裁杨学良表示,吉利发布了蓝色吉利行动计划一(智能化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和计划二(智能化电动汽车架构),坚定完成智能化、电气化的转型升级,并与腾讯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推进汽车全产业链低碳发展。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和数字化运营服务体系,从产品设计和运行使用过程中减碳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表示,汽车产业的减碳,需要重点关注产品技术低碳化、运行使用低碳化、制造过程低碳化以及生产和上游能源低碳化等维度。
在汽车产品技术低碳化方面,主要包括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两个方面。在能源使用方面,国家持续扩大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水平,到2035年达到百万量级保有量。沙龙智行CEO文飞谈到,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是能源与汽车产业技术革命的重要方向,产业链雏形初步建立,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同时,电动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加速了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建设智慧交通系统建设,将从更高层面提高交通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在运行使用环节,行业共识一方面通过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充换电配套设施,提高电动车的使用体验和普及率;另一方面车企也在发力构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用户运营能力,搭建数字化运营体系,形成有效的用户低碳出行运营机制。
蔚来汽车在此领域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方向,让更多人开上电动车,提供全场景补能体系。不久前蔚来与中石化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建设充电换电网络,走向了新能源与传统能源企业的协同发展。在此基础之上,提高充电、换电的公共服务效率,打通用户、app或者小程序以及充电桩体系,让补能的基础设施之间互联互通。同时,车电分离的BaaS服务,也是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运用数字化能力对电池资产高效集中的管理,提高电池使用率。
数字底座是智慧工厂和绿色产业链的核心基础
在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前,汽车产业早已投入绿色制造,通过数字化平台和管理体系,提高生产效率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在此基础之上,绿色产业链的建设还存在不少挑战,需要从汽车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构建绿色的产业链体系,并追溯供应链生产过程各环节的碳排放。
行业需要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立产品碳排放的计算和追踪体系,实现碳排放的数据透明化和可追溯化,以方便车企展开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行动。从用户的角度,也依赖数字化的方法,让用户像了解产品配置一样了解车辆使用背后的碳排放,逐步形成绿色低碳的行为意识和生活习惯。
产业行动已经开始。例如,长安制定了2025年降低制造过程碳排放60%以上的目标,通过能源结构调整、低碳工艺开放、能源智能调配及绿色直供等手段,将生产效率、环保对策效率及能源效率有机结合。2020年,沃尔沃汽车成都制造基地在整个生产和运营环节已实现100%可再生电能的使用,成为国内首个实现电能碳中和的汽车制造基地。极星也已经开始探索在全生命周期计算供应链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包括原材料、供应链、生产制造、物流以及用户在使用汽车和报废各阶段的碳排放数量。
碳中和是全世界、全人类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在汽车产业面向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的时代命题下,科技产业与汽车产业将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命运共同体,在技术创新、产业链联动以及鼓励公众低碳出行等领域等做出努力和贡献,推动汽车产业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碳中和的未来版图里,区块链如何“往上走”
#01
实现碳中和,我们是认真的
近年来,全球变暖问题日益被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也逐渐被大家看到。
为了应对全球性的气候危机,我国也在大力提倡“碳中和”理念。一方面是为应对全球气候问题做的庄严承诺;另一方面,能源替代也是后疫情时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小欧注: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
“碳达峰”则是指某一个时刻,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 历史 最高值,之后逐步回落;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据了解,中国将分别在2030年前,在206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
全球碳中和目标如下:
目前,我们选择采取“碳定价机制”来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所谓碳定价,即“谁污染谁付费”,要想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首先要获得碳排放的权利,然后为该权利支付费用。具体手段有两种:开征碳税和建立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简称碳交易)。
碳税政策不难理解,目前公众讨论更多的是碳交易。
所谓碳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企业间可通过一定机制买卖这种商品。该市场形成通常是由政府通过对能耗企业的控制排放而人为制造。
不过, 从全球范围看,尚未形成全球统一的碳交易市场, 我国还处在碳排放交易的试点阶段。
目前,目前共有8个地区在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和福建。
据ICAP 统计,2020年全球21个在运行碳市场配额总量约47.82亿吨。其中,8个试点市场合计14.25亿吨,占比29.8%,仅次于欧盟。
另据国信证券预测,随着市场的完善,覆盖范围的增加,交易将越来越活跃,2030 年全国碳交易市场交易或将达到1000 亿以上。
#02
区块链+碳中和,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如今,碳中和运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除了现实生活中的节能减排举措,一些层出不穷的新技术,也正在为实现这一目标给出更多解决方案。以区块链为例,它以效率换节能,进而减少碳减排,或可提速实现碳中和。
欧科云链研究院特约研究员表示:
“在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上,区块链的相关技术与模式优势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在企业端,区块链数据透明可追溯和供应链管理的天然优势,能够有效提升产业链各环节整体产出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激活低碳、零碳相关供应商和相关工艺的市场价值与竞争力;其二在管理端,可以建立基于区块链技术和智能合约执行的碳核算标准,实现全产业的统一管理、自动梳理、权责明晰的碳排放预警、奖惩等;其三在能源端,让区块链技术在能源的分配、交易、回收等各环节深度参与,例如侧重低碳产业的能源分配、促进能源市场从集中向分散转变,减少浪费等,客观上也刺激了可再生能源市场的活力。”
此外,他也指出,在助力“碳中和”过程中, 区块链技术也并非是独立存在,只有融合大数据、隐私计算、知识图谱、物联网等技术, 打通数据孤岛、对链上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才能更好发挥区块链的作用,进而打造更可视、更可信的碳监管环境。
如今,碳交易市场正在逐步走上正轨,区块链在该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成熟。目前,IBM、国家电网、华为等也纷纷入局实践。作为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之后出现的新一代颠覆性核心技术,区块链的加持势必使我国碳交易市场更加规范、更具活力。
碳中和区块链创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碳中和区块链概念、碳中和区块链创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碳中和区块链创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