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电信和区块链 以色列网络攻击

gateio 173 0

今天给各位分享以色列电信和区块链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以色列网络攻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以色列是一个小国,为什么它还是发达国家?

以色列虽然是一个小国,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因为这里的人们拥有一种非常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

我们都知道以色列位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地中海的东南方向;亚洲西部,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以色列北靠黎巴嫩、东濒叙利亚和约旦、西南边则是埃及。以色列西边有着与地中海相连的海岸线、在南边则有埃拉特的海湾(又被称为亚喀巴湾)。

以色列不仅面积非常的小,这里的人口也特别的少,一共只有870万左右,人口面积在每平方公里四百人左右,因此以色列并不是很拥挤。

再有值得一提的就是从以色列建国至今,已经产生了10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除此,以色列还被誉为是“硅谷第二”,其在生命科学,计算科学,以及电信等高科技领域涌现出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公司。现在,以色列在美国纳斯达克拥有的上市公司数量仅次于美国。目前,全球知名的高科技公司,所以是当之无愧的高科技大国。

除此之外,以色列政府对教育的高额度投入也是居世界之最的。政府对教育的高度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犹太人对于文化,教育的重视。在以色列的街边,公交车上,甚至是海滩边,到处都有拿着书在低头阅读的人们, 怪不得在科技,创新等方面却是如此的强大。

看来对于国家和个人知识真的是太重要了。

ECI电信的介绍

ECI电信总部位于以色列佩塔提克瓦,是全球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商。公司为全球范围内的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有线电视多业务运营商、无线/蜂窝式服务提供商和运营商、公用事业的运营商、政府与国防单位提供通信平台和解决方案。公司提出的解决方案主要涉及多播业务服务、商用服务、语音服务、无线、移动回程网、光纤网络、运营商级以太网、从时分复用模式(TDM)向以太网发展、迁移为全IP、网络安全、运营商的运营商以及波长业务。1Net架构框架是ECI公司的核心理念,致力于以最优化的方式向下一代网络转型。1Net以多功能网络设备为基础,应用领域涵盖了传送网络、整体解决方案和服务管理领域内从接入点到核心层的各个板块。

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崛起?

以色列崛起之谜

一个诞生不过58年的国家,为什么能从一个农业国家快速变身为现代化国家?

一个人口不足700万的国家,为什么能在炮火和战争的阴影中实现人均GDP 18000美金的经济奇迹?

一个国土面积不足中国三十分之一的国家,为什么能完成从“农业立国”到“科技立国”的成功转型?

一个除了沙子外几乎一无所有的弹丸小国,为什么能在世界经济论坛国家排名中遥遥领先?

2006年11月25日开始的10天里,我们揣着一长串的问号,管中窥豹地探寻了以色列崛起的秘密。

我们的最后一个采访对象是以色列外交部亚太司副司长Amos Nadai,他说,以色列崛起的秘密,就在于一无所有。除了沙子,除了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他们什么都没有。

从宗教圣殿到科技圣殿

以色列在高科技领域的惊人成就,是以色列人给我们的第一个冲击。

到达以色列的第一天,我们在以色列商贸劳工部投资促进中心观看了一个短片。从比尔·盖茨对以色列高科技人才的赞美,到IBM等世界一流企业落户海法高科技园区,短暂的十分钟内,短片向我们展示了世界对以色列高科技的青睐,以及以色列的科技发明对世界的贡献。

该中心主任Rachel Roei女士告诉我们,以色列人发明了诸多颠覆性的技术:给电信运营商带来巨大挑战的网络电话VoIP技术;改变人们沟通方式的ICQ;提升无线计算能力的奔腾和迅驰芯片;丰富网络运用的Comverse的语音邮件……

看到摩托罗拉在以色列的研发中心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手机,看到退役军人发明了维护网络安全的防火墙,微软、IBM等高科技公司争先恐后地在以色列安营扎寨。来自以色列央行的数据称,2006年前7个月以色列吸引的外国投资达154亿美元,创历史最高记录。

以色列高科技公司成为外国投资者的首要目标,“股神”巴菲特用40亿美金收购了以色列Iscar公司80%的股权,ScanDisk则将最先发明移动硬盘技术的MSystems公司揽至麾下。世界权威机构Fitch将以色列的国家评级从“A”调到了最高的“A+”。

遥想以色列建国之初,以色列商贸劳工部外贸局局长Boaz Hirsch说,那时候,他们是一个农业国家。最典型的标志是,他们向全世界出口了很多柑橘,由于柑橘的产地在雅法,所以柑橘的品牌名称就是雅法的城市名字Jaffa。

不足半个世纪的光景,以色列在高科技领域,尤其是信息通讯领域,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在耶路撒冷这座古老的“宗教圣殿”之外,缔造了一座崭新的“科技圣殿”。他们开始向世界兜售象征高科技的Jaffa。

Java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语言,以色列人读起来和Jaffa的发音一致。Boaz Hirsch说:“当高科技把以色列抬进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我们的人民骄傲地说,我们走出了一条从Jaffa通往Java的新路。”

以色列为什么会成为“第二个硅谷”?为什么会成为硅谷之外新兴科技企业最集中的地方?为什么能在世界经济论坛国家排名中遥遥领先?为什么这么快就完成了从Jaffa到Java的转变?

欧美高科技公司领袖们的答案是,以色列有着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据称,巴菲特在收购Iscar公司时称,Iscar是头脑、才干和想像力的独特组合,他们的收购,本质上是一场关于他们的头脑的豪赌。

诸多受访的以色列官员认为,这样的答案看到的只是表象,更为深层的原因在于以色列一无所有。他们说,以色列没有资源,只有投资仰仗头脑的高科技,才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拼出一条血路。

“我们的秘密在于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成功的秘密,真的就在于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几乎没有任何自然资源,我们要在地球上生存,就必须寻觅到适合我们的道路。”11月30日,在以色列外交部,亚太司副司长Amos Nadai,就以色列崛起的秘密,发表他的“个人看法”。

显然,这样的看法不仅仅是他的“个人看法”。采访期间,从外交官到商贸劳工部官员到成功的企业家,受访者众口一词,答案惊人的一致。

Amos Nadai说:“你们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国家实在太小了?从上海到北京要飞好几个小时,而你们在直升飞机上看以色列,一会儿就结束了。”

以色列的国土面积实在是太小了。边界线和停火线内的以色列面积,包括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控制的地区,不过27800平方公里。从西部地中海沿岸到东部死海沿岸,乘车一个多小时就能穿越而过,即便是从最北端的麦图拉到最南端的埃拉特,也不过6个小时的车程。

国土面积小也就罢了,糟糕的是国土资源质量也不高。他们没有阿拉伯邻国引以自豪的石油,却有一半以上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区。在地面上跑,经常只需几分钟就能从绿洲跑到沙漠。雨水对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说,算得上奢侈品。以色列的淡水资源已被最大限度地利用,但他们还在研究提高再生水的利用率。

贫瘠的自然资源,让以色列人在建国之初,就意识到“科技立国”的意义。以色列第一任总理本-古里安告诫人民,对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追求,不能仅仅是抽象的知识追求,更应是关系民族存亡的关键因素。

之所以将科学研究拔高到民族存亡的高度,不单单在于一无所有的自然环境,还在于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外交上常说的“睦邻友好”四个字,根本不能用来描述他们和周边的阿拉伯国家的关系。

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不到24小时,埃及、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的正规军,就用枪声撕碎了复国的欢乐。彼时的以色列公民,将近百分之一战死在这场战争中。直到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他们和周边国家打了四次大规模的战争。

恶劣的周边关系,频频爆发的战争,促使以色列人研制尖端军事技术。以色列官员说,1960年代运用于军事通讯系统研究的巨额资金,在1980年代孵化为民用技术。CheckPoint公司发明的防火墙软件,就是一个从军事技术向民用技术转型的典型例证,它同时改变了人们对“军队”这一概念的认识。

狭小的国内市场,糟糕的周边关系,迫使以色列人专注于高科技,将眼光投放到全球。RAD集团董事长Zohar Zisapel说,以色利必须走高科技的道路,必须集中优势在有限的高科技领域内取得突破,科技生活必须成为以色列国民生活的中心。

有“以色列比尔·盖茨”之誉的Zohar Zisapel说,早在20年前,他就在将商业攻略从香港转移到中国大陆,10年前,他就中国大陆设立了窗口公司RAD中国公司。在Orbotech公司的实验室,以色列科学家向我们图解了中国市场上方兴未艾的等离子彩电的技术原理。几天前,他们向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做过同样的演示。

该公司副总裁Amichai Steinberg称,他们将技术卖给了韩国,韩国再用买来的技术去中国制造彩电,攻占中国的市场。

一无所有的以色列人知道,他们能够开发的资源只有国民的头脑。他们复国还没成功,诞生过诺贝尔奖得主的希伯来大学就已经建成。他们对教育的投入是惊人的。以色列人投资子女教育的热情丝毫不逊于今天的中国人。

一位以色列女性官员说,她们在向别人介绍未成年子女的时候,往往会说,“这是我的孩子物理学家某某某”,以示父母对子女未来的期许。据悉,2000年以来,将近一半的以色列人受过13年的学校教育。以色列每1万人中就有140名受过高等教育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这个比例是美国和日本的两倍,全球各国没有能出其右者。

鼓励创新的制度安排

以色列高科技的惊人成就,以色列谜一般的崛起,是新制度经济学家们喋喋不休的话题。华盛顿大学经济系教授巴泽尔著述的《产权的经济分析》,是北京大学汪丁丁教授等人时常提及的名著。书中所有的案例,都来自于以色列。

一位从英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移民以色列的“北京人”,对我们说,以色列在政治经济制度层面的安排,是以色列得以崛起的关键要素。

以色列的经济政策取向,是私有化、市场化、法治化。

以色列的技术创新,得益于政府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法治环境。以色列商贸劳工部外贸局局长Boaz Hirsch说,自1950年代末期《鼓励资本投资法》诞生以来,《鼓励工业技术研究法》等等鼓励私人和外资投资高科技的专门法律,接连出台。微软等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公司,潮水般涌入。

以色列的技术创新,还得益于政府垄断枷锁的砸碎,私有化历史进程的加速。将我们从中国送到以色列的以色列航空公司,就是一家两年前由国营改制为私有的公司。

自1990年代起,以色列国有公司的私有化浪潮惊涛拍岸。去年,以色列通信巨头Bezeq在耗时6年的私有化改制中,终于脱掉了国有的衣裳,裂变为一个个竞争充分的移动运营商或者服务提供商。政府的责任,被简化为六个字:缩小数字鸿沟。

以色列的技术创新,同样得益于风险投资制度。在海法高科技园区,一个只有三个人的技术公司,试图为中国人既不损害欧美知识产权又能便宜地使用欧美游戏软件,提供技术支持。公司总经理从政府那里拿到了第一笔免费的风险投资,他说,他必须小心翼翼地使用它,因为政府只给他一次机会。

以色列风险投资协会主席Assaf Harel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初,不存在风险投资产业,政府设立专门的风险基金,打破创业者初期的资金瓶颈。如果成功的话,受益归个人所有,失败了,损失由政府承担。15年后,美国拥有全球排名第二的风险投资产业。

以色列央行行长斯坦利·费希尔说,鼓励经济腾飞的制度创新至关重要,数十年前,不少人问他,以色列人这么聪明为什么不好好工作?这位前美国花旗银行副董事长说,那时候的制度安排,不能鼓励人们创新的自主性。

以色列人不仅看重他们的经济制度,还看重他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在以色列高等法院门前,以色列商贸部的官员说,好的法律和好的政治,为以色列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好的制度环境。

以色列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均不同于美国,但三权分立的框架、宪法之上的原则、自由民主的精神,是一致的。以色列的朋友跟我们津津乐道的两件事,一件是警察在解决冬季积雪问题时,对他家和总理家的态度没什么两样的陈年旧事,一件是我们在以色列期间发生的,以色列检察官对总统卡察夫涉嫌性骚扰进行独立调查。

好的政治制度对以色列而言,同样意味着竞争力。1990年代,由于前苏联解体,以色列经历了一次移民潮,涌入以色列的人口约有100万人,这与法国当时移民到美国的人数相当。前苏联的移民大部分都是工程师、科学家、技术人员。据以色列商贸劳工部高级官员估测,他们给以色列经济带来的价值差不多150亿左右。

这笔数目相当于俄国政府投资高等教育的经费,这意味着苏联免费为以色列培养了一支研发队伍。苏联移民中还有许多经济学教授。那时候如果你随便打开一份报纸,就会发现有很多关于苏联教授为以色列做出贡献的报道。

以色列还是一个鼓励思想创新的国度。尽管犹太教信奉“一神思想”,但他们鼓励思想多元化,倡导思想独立、言论自由。1995年,刺杀以色列前总理拉宾的那个青年,在没有死刑的以色列,开始了漫长的牢狱生涯。他表示“绝不后悔”的言论,也能自由地见诸报端。在特拉维夫大学中东研究中心,接受我们访问的Paul Rivlin博士,指着陪同我们的外交部官员说:“我的观点不代表政府,我认为巴以冲突中的双方都有责任。”

软实力

曾被马克·吐温嘲弄为没有希望的疟疾横行的以色列,何以一跃而为中东“花园”,成为一个科技大国,一个跻身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之林的强国?探寻以色列崛起之谜,人人不时提到她蓄积多年的“软实力”。

软实力,是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在上世纪90年代初首先提出的新概念,包括文化的感召力、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国际关系中的结盟能力、利用现有国际组织的能力等要素。如果说军事层面的“硬实力”,是以色列在对敌战争中屡屡获胜的关键,那么,文化意识形态层面的“软实力”则是以色列崛起的关键。

以色列人口中四分之三以上是犹太人。犹太文化2000年来对“一个神、一本书、一种信仰”的忠诚,最终孕育成“四海一家”的“犹太一体观”。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纷纷“回家”。以色列央行行长斯坦利·费希尔在2005年5月1日之前,还是个美国犹太人。

58年过后的今天,以色列的人口数,已由建国时的60万,变成700万。在希伯来大学攻取哲学博士学位的张宝贤对我们说,只要你信仰犹太教,无论你来自哪里,都可以皈依为以色列公民。换言之,今天的犹太人不再是一个确定的种族,而是一个文化共同体。

我们在耶路撒冷街头看到的警察,就像一个“多国部队”,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警察们,其父母或者来自于北非,或者来自于前苏联,或者来自于美洲。

“四海一家”的文化观,影响着世界各地的犹太人。以色列外交部一位官员说,世界各地犹太人的捐款,是1950年代以色列甩掉战争包袱的重要因素。

引领我们去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冲突地带的Leah Soibel,是个生长于美国的犹太人。数年前,她放弃了纽约的舒适生活,只身来到以色列,组建了一个帮助国际记者理解巴以冲突的非政府组织——“以色列项目组织”,引领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进入巴勒斯坦火箭喜欢袭击的危险地带。我们乘坐直升机观察巴以局势的3000美元的费用,就是该非政府组织支付的。

“四海一家”的文化观,鼓励以色列之外的犹太人重返故土,鼓舞以色列国内的犹太人捍卫故土,热爱祖国。在巴以冲突频频的加沙附近,有个名叫Sha’ar Hanegev的地区委员会。Eliahu Segal是该委员会的行政长官。他说,炮火几天前刚刚烧毁了他的院落,但他们一家三代并不会因为恐惧而撤退或者搬迁他处。在被火箭炮摧毁成断壁残垣上,人们的情绪没有我们想象的紧张。

外交部官员说,民众和政府之间已经形成了对付恐怖活动的默契,耶路撒冷死伤惨重的爆炸发生不过两小时,秩序就恢复到从前。超市、酒店、办公大楼的安检,已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人们的表情,除了配合,就是安详。

以色列人对祖国的热爱,在前以色列驻沪总领事Ilan Maor看来,也是以色列经济腾飞的原动力。作为一名外交官,他走到哪里,都不忘记告诉自己的女儿,他们的家在以色列,他们要为家园为以色列而工作。我们采访斯坦利·费希尔的时候,没有问他以色列的经济成就问题,采访结束起身离去前,这位新以色列公民恳切地希望我们,将以色列的经济成就告诉中国人。

以色列的崛起,乃至于复国,都离不开美国人。据称,这在一定程度上缘自两国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亲昵。

文化是犹太人对世界的最大贡献。作为一本记录犹太人思想体系的书,《圣经》对世界的贡献,没有哪本书可以与之相媲美。流淌其中的“一神思想”,在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慢慢幻化成对人和生命的尊重,并影响到美国的立国先贤。我们在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中看到的,“人人生而平等”之类“不言而喻的真理”,就源自犹太人的《圣经》和“一神思想”。

以色列的软实力,是以色列吸引美国做他的“盟友”的隐形资源。倘若没有美国的帮助,以色列复国之路可能就没有那么平坦了。

1947年,托管巴勒斯坦地区的英国政府,将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冲突,提交到联合国。在美国的支持下,犹太人展开技艺娴熟的外交攻势,博得世界人民对犹太人因为没有家园而被纳粹屠杀的同情,终于在联合国特别会议上,以三分之二多数票,赢得犹太民族建立自己国家的合法权利。

20年过后,美国最高法院作出一项举世震惊的裁决:美国犹太人拥有以色列国籍,美国犹太人可以加入以色列国防军参战。一位中东问题专家说,没有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的亲近感,这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

以色列经济发展原因

以色列经济已经由从前主要以农业、轻工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构成的传统经济转变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电信、高科技以及农业科技产业等都极具国际竞争力。以色列的宏观经济环境在过去 15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按照西方国家的标准,通货膨胀被成功抑制,2000年的通胀率为0%。根据削减赤字法,规划出每年预算赤字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额度,以确保政府部门对每一分花销都负起责任。国家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在下降。以色列始终致力于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并将其作为鼓励经济增长,同时为私人企业运作提供可预测的宏观经济环境的法宝。

国内生产总值

2000年以色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7500美元,高于西班牙、新西兰、葡萄牙以及希腊等国,也超过欧盟的部分成员国。2000年,以色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经历了两年的负增长后取得了3.4%的增长率。这一增长率与多数欧洲国家相比(比如2-3%)是比较高的,但是由于以色列国内人口增长更为迅速,导致了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负增长或者说停滞不前。

九十年代初期,以色列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相当可观。 1994-1996年期间的增长率非常高,随后在1997-1999年间,这一数字降低下来,甚至变成了负增长。经济的高增长率主要归功于两方面的发展:首先,这一时期以色列吸收了大量俄罗斯移民,正是他们促成了高科技产业的崛起;其次便是中东和平进程。1997-1998年的经济萧条主要源于移民人数的减少,这直接导致了耐用品消费及房地产业投资的下降。整个世界经贸增长速度放慢也影响了以色列经济。所幸的是由于其宏观经济的稳定性,1997-1998年间的全球金融风暴没有在以色列发展成为一场金融危机。1999年的经济形势颇具戏剧性:在第一季度的惯性下降后,国内生产总值开始强劲反弹。这一阶段的经济复苏归功于和平进程的重新启动、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增长,以及以色列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2000年以色列经济经历了快速而剧烈的变化。头3个季度经济增长十分迅速。如果说90年代初期的经济增长主要由消费带动,那么2000年经济增长构成则更为健康,主要由出口带动。2000年第4季度,由于受到美国经济发展步伐放缓、纳斯达克指数下跌,以及地区政治局势变化的影响,以色列经济形势有所变化。虽然纳斯达克对以色列经济的影响相对而言比较大,但是因为大多数以色列高科技公司并不是网络公司,因此面对当前的危机并非不堪一击。而最近的骚乱主要影响了以下3个行业:旅游、建筑和农业。旅游业对地区政治局势的风吹草动是最敏感的,也是首当其冲的,外来游客和国内旅游人数都有所下降。建筑行业中有30%的从业人员是巴勒斯坦人,农业工人中也有12%是巴勒斯坦人,它们因此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行业本来就已经受到以色列经济结构性调整带来的冲击。由于安全问题而给以色列经济造成的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对2001年经济发展的预测为1%的增长率,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经济增长放缓。

财政政策

以色列财政政策着眼于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完善其财政态势,也就是说,减少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事实上,政府预算已经从 1990年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7%减少为2000年的47.3%。预算赤字也从1990年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下降为2000年的0.6%。2001年的赤字目标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75%。以色列的国内外政府债务也削减了:国内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已由1989年的104%减少为2000年的70%;外债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则从1990年的39%减少为2000年的24%。但是与欧洲国家相比,以色列政府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仍然很高。

在过去十年里,虽然经历了频繁的政局变化,以色列始终保持着良好的财政状况。不论政治左派还是右派都认定要保持健康的财政政策。自 1985年起,以色列政府就再不能从以色列银行借债,而是只能以发债券的形式支付债务。以色列政府在以色列、美国、欧洲和远东都发行有债券。

2000年8月,以色列开始实行一项购买税收改革。家用娱乐电子设备、各种电器、化妆品和原料的税制都被免除。此举旨在通过削减0.25%的税收负担加强社会公正和平等。

以色列经济主要来源

来源于与国外以色列电信和区块链的资金往来以及外国借债。

以色列在经常帐户上时常保持庞大的赤字以色列电信和区块链,这些赤字主要来源于与国外的资金往来以及外国借债,虽然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这些赤字是表现出了以色列的成熟市场经济特征。

以色列有着广泛的炼油、钻石开采、半导体制造产业。依据世界银行的资料,以色列有着中东地区管理最良善、对财产权利保护最佳的经济体制。

大约有一半的以色列政府外部借债是由美国所有,通常是来自经济和军事的支援。另外还有一大部分是由个别的投资者所拥有,通常是经由以色列公债计划。美国购买的债款加上个别投资者购买的公债,使以色列政府获得借款,有时候还能获得低于市场利率的利息。

扩展资料

以色列国经济状况由于推行扩张政策,军费开支庞大,结果经济畸形发展,工农业生产停滞,财政困难重重。1984年国民生产总值为323亿美元。1982年人均收入为5700多美元。1984年国际收支赤字达50亿美元。同年12月外债238亿美元,通货膨胀率400%。

外援主要来自美国和世界犹太人组织。从1948年建国至1984年11月,美国援助达310亿美元。1984-1985年度美国赠款26亿美元。1948~1982年,世界犹太人的捐助达300亿美元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色列

以色列电信和区块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以色列网络攻击、以色列电信和区块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以色列电信和区块链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