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区块链数字身份项目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区块链数字技术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微软、超级账本和联合国加入区块链身份联盟ID 2020
科技巨头微软和区块链联盟超级账本(Hyperledger)已经加入了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身份项目——ID2020联盟。
这个消息是昨日在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宣布的,ID2020联盟——援助机构Mercy Corps和联合国国际计算中心也已经加入了该联盟——旨在通过提供数字身份来改善人们的生活。
根据一份新闻稿所说,该团体正在开发解决方案,重点是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让用户直接拥有和控制他们的个人数据。问题的焦点在于全球有11亿多人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从而难以获得福利和服务。据世界银行称,这种情况也引发了诸如人口贩卖等更为严重的问题。
该项目目前已收到微软的100万美元捐款,以及埃森哲(Accenture)和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等实体的捐款。该项目的创始成员之一全球咨询巨头埃森哲(Accenture)去年夏天在纽约举行的ID 2020联盟峰会上宣布了100万美元的投资。
埃森哲全球区块链实践总经理David Treat说:
去中心化的、用户控制的数字身份有可能具有帮助难民和其他处境不利的人解锁经济机会的潜力,同时改善那些只想安全和私下地浏览网络的人的生活。
新闻稿还解释了用户拥有的数字身份将包括政府颁发的合法身份证明形式,并允许对个人和机构进行无缝认证。
中国的区块链项目有哪些?
中国区块链数字身份项目的优秀区块链项目还是不少区块链数字身份项目的
什么是数字身份?及数字身份发展的现状是什么
维基百科对数字身份的定义如下:
数字身份证 是 身份标识方式 的一种,是一对“钥匙”,其中一个只有她/他本人知道(即 密钥 ),另一个是公开的( 公钥 )。把数字身份证比喻成一个证件,那么数字证书就是 身份认证机构 盖在数字身份证上的一个章或印(或者说加在数字身份证上的一个 签名 ),表示身份认证机构已认定这个人的这个数字身份证并为这个人的这个数字身份证 背书 。没有任何背书/印/加签/数字证书的数字身份证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但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这段描述没有考虑到区块链技术的核心。
IDHUB对数字身份的定义:
IDHUB在区块链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两个概念“自证”和“他证”,自证就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民间力量,围绕这个人周围的社交圈子来证明“我是我”这个概念,“他证”就是政府权力机构,给予公民的认证及背书。
数字身份的发展:
目前数字身份的重要性,已成为国际共识,联合国和世界银行ID4D倡议的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为地球上的每个人提供 合法身份证 。
许多新的 国家eID计划 (包括卡和/或移动计划)已经启动或启动。这方面的例子包括 阿尔及利亚 , 喀麦隆 , 约旦 , 意大利 ,塞内加尔和泰国的新计划,荷兰,保加利亚,挪威,利比里亚,波兰,牙买加和斯里兰卡的重要通知以及缅甸的试点计划
在中国,数字身份的在未来发展的潜力与市场潜力已得到共识,数字身份将今后运行在链上DAPP的唯一识别身份的入口。在“BAT”“菊厂”等多家互联网及IT服务商发布的区块链白皮书中已明确说明数字身份将会是其区块链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IDHUB已与佛山禅城区政府合作,将在区块链技术上搭建的电子政务平台“IMI”已投入落地使用。这也是国内为数不多具有落地应用场景的区块链项目。
如果说区块链是现在的风口,那么现象级应用也许会数字身份认证服务。数字身份认证将会下一代互联网、区块链不可或缺的基础应用。
区块链技术赋能Web3.0
Web3.0将是一个价值互联网,它的开放性、信任的建立和身份管理等与Web2.0有很大区别。区块链的发展正好为Web3.0建立了基础技术基础,并将在Web3.0中起到关键作用。在Web3.0中,与区块链相关的技术包括:点对点网络技术,数据存储和交换系统,数字身份,基于区块链的金融网络,基于区块链的信任系统和智能合约等等。
Web 3.0最初被万维网(WWW)的发明者Tim Berners-Lee称为语义网,其目标是成为一个更加自治,智能和开放的互联网。Web 3.0的定义可以扩展如下:数据将以分散的方式互连,这将是对我们当前的Internet的巨大飞跃,在Web 2.0中,数据主要存储在集中式存储库中。此外,用户和机器将能够与数据进行交互。要做到这一点,程序需要在概念上和上下文上理解信息。考虑到这一点,Web 3.0的两个基石是语义Web和人工智能(AI)。
从使用者(用户)的角度理解,Web3.0 与 Web2.0 在呈现形式和体验上将得到多方面的提升,以下特点是产业界比较认可的一些方面:
同时,随着网络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随着数据的爆发式增长,Web3.0网络的建设将对Web2.0而言将是一个颠覆式的发展,这体现在Web3.0将必然是开放的,去信任的,无许可的网络,从而实现互联网的真正愿景。
Web3.0将是一个价值互联网,它的开放性、信任的建立和身份管理等与Web2.0有很大区别。区块链的发展正好为Web3.0建立了基础技术基础,并将在Web3.0中起到关键作用。在Web3.0中,与区块链相关的技术包括:点对点网络技术,数据存储和交换系统,数字身份,基于区块链的金融网络,基于区块链的信任系统和智能合约等等。
点对点网络系统:P2P Networking
Web1.0 和 2.0采用的网络架构围绕核心网,接入网和局域网的架构展开。这样的网络基本上是一个星型结构,数据的交换从端向上经接入网至核心网络,再向下逐级路由至其目标地址。互联网应用所依靠的计算和存储相对集中,网络一旦发生故障或者不堪重负,将立即出现服务故障。互联网巨头的服务故障屡见不鲜,影响巨大。
Web3.0 的网络将更加具有弹性,数据通信更多地建立在点对点网络之上,点对点网络依赖于Web2.0现有架构作为基础设施,而在其上构建虚拟的P2P网络层。每一个用户节点/终端同时连接多个终端节点,网络通信通过终端之间的直接连接或者通过第三方中继。这样的连接有诸多好处,比如:节点可以同时从多个路径获取信息,因此数据访问速度可以更加高效;当数据有多个副本的情况下,可以从最近的节点获取信息,网络资源利用率高;对网络故障的容忍度大大提高,部分网络的故障,并不会影响到通信的效果;网络链接丰富,数据传播速度非常快。
点对点网络也是保障 Web3.0 其他特性的基础,我们在下面几节中会有所描述。LibP2P 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点对点网络技术,包括IPFS,Filecoin,Ethereum2.0等为Web3.0 提供服务的平台的网络都建立在 LibP2P 之上。
使用点对点网络的终端需要持续保持并维护较大量的网络链接,并能够较智能地感知网络问题,抵抗恶意链接及攻击等。这给 P2P 网络发展带来挑战。同时,P2P 网络是建立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之上,需要对现有网络协议的全面支持,受网络规模效应的影响,P2P 网络的发展将首先从与区块链相关的技术设施开始,逐步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
数据存储和交换系统 - The Underlying File System
Web1.0 和 Web2.0 建立在 HTTP 协议之上。HTTP协议提供简单的通过路径(URL)的文件访问方式,用户可以通过URL 访问文件和网页内容。
HTTP是一种客户/服务端(Client-Server)通信协议,其构成了当前互联网几乎所有数据交换的基础。客户端-服务器一词意味着有一个请求方(客户端-通常是Web浏览器)从服务器(提供信息的计算机-通常是网页或网页的一部分)中请求信息。该协议借助域名服务器(DNS)服务器来定位文件路径。DNS服务器本身就是一个大型网络,其中包括十三台根服务器,以及向下链接的众多区域服务器。DNS服务网络本身就是一个中心化的网络,有些攻击就是直接针对DNS网络进行的。
使用Web 3.0时,该机制正在发生变化。最有可能取代当前DNS系统的技术称为行星际文件系统(InterPlanetary File System),简称IPFS。当HTTP逐步被IPFS取代之时,确实,我们可能倾向于将其称为Internet 3.0。
IPFS网络同样需要对文件(内容)进行寻址,但与HTTP协议完全不同的是,IPFS的寻址服务不再依赖于类似DNS网络这样的中心化服务,而是完全通过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哈希表(DHT:Decentralized Hash Table)来进行。IPFS的网络层就是 LibP2P,所以他能够提供更大的弹性和容错性。同时,IPFS借鉴了点对点文件系统的诸多技术来形成一整套协议,这些技术包括:BitTorrent,Git,SFS等等。
IPFS的内容寻址方式实现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对内容进行散列(Hash)运算,生成内容相关的独一无二的内容标识(CID:Content Identity)。Hash算法的防碰撞特性保证了标识的唯一性,因此这种标识又称为内容指纹;Hash算法的确定性保证了同样的内容将生成同样的标识,因此,在同一个存储网络中,可以进行内容去重,从而实现更高的存储效率。
IPFS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统一的分散的不依赖单个实体的存储平台,这与区块链的思想一脉相承。与 HTTP 相比,IPFS有很多优势:
IPFS的这些特性构成了Web3.0数据存储的基础,因此,IPFS的这些特性,也就成为Web3.0的特性。IPFS网络目前已经成功运行数年,作为一个公益的、开放的、开源的网络,它的运行非常成功,但是,对于商业运行而言,由于缺乏激励层和难以协调分散节点的服务保障体系,还存在诸多挑战,这些挑战,也是 Filecoin 等存储相关的项目希望解决的部分。
基于密码学的数字身份 - Digital Identities
数字身份是区块链发展带来的另一个重要技术。它可能成为Web 3.0的最重要功能之一。在当前的互联网络中,从身份盗用到点击欺诈充斥着互联网的每一个角落,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未正确进行身份验证。在Web 2.0网落中,服务器永远无法确定访问它的客户端软件是假装的—在可识别的人的控制下浏览器。在等式的另一边,浏览器也不知道它正在访问的服务器和文件是否是它打算访问的文件。
但是,如果这种互动中涉及的所有事物都具有可验证的身份,那么进行欺诈和欺骗就更加困难了。使用数字身份证,每个人拥有一个可验证的身份,因为每个身份都必须链接到唯一的凭证。同样,组织也具有一个可验证的身份。至于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交互所涉及的所有其他内容(硬件和软件),这些东西可以直接绑定到属于个人或组织的唯一ID。而且,由于采用了零知识证明等技术,任何一方都有可能证明他们是真实的,甚至不用透露自己的身份。
数字ID启用Web 3.0的两个重要功能:
这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用户的身份认证和行为验证统一了起来,加密技术应用到每一条消息,使得安全性大大提高。当然,这些也提高了终端使用的成本,而且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加密的强度和算法也会演进,同时,安全性也依赖于用户对自己的私钥的保护。
基于区块链金融网路 - Decetralized Finance
到目前为止,我们提到了两个技术基础:分布式文件系统和数字身份,都与区块链技术相关。区块链对 Web3.0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其最重要的贡献还在于其创建通证、并通过精巧设计的经济模型来维护啊网络的能力,也包括使用此类通政进行小额支付的能力。
在一个区块链为基础的 Web3.0 网络中,金融的运作方式与传统金融有很大的区别,金融更加程序化,变化更灵敏快速。无需银行和机构为其背书,金融市场也是一个算法市场。这里,不仅仅具有价值储存的通证,可以进行高额的价值存储和转移,同样,也具有类似于闪电网络的快速交易的小额支付能力,不同的通证提供了不同的功能。更加令人兴奋的是,整个金融市场完全是一个算法市场,不受机构的控制,因此,可以进行基于算法的股权交易、借贷市场、不停歇的即时交易、保险、期货等等都可以构建,并不断创新。
关于信息价值,Web3.0与Web2.0完全不同,由于通证化,信息的价值可以直接在交易中体现出来,实现价值流和信息流的统一。而不同于Web2.0中的充满假象的免费服务,实际上服务商通过迂回的方式通过广告和挖掘用户的数据价值牟利。
网络构建信任 - Trustless
有人可能会争辩说,区块链最重要的贡献是自动信任。这超出了区块链可以通过建立信任网络通过数字ID提供的安全性。
一些区块链可以创建“智能合约”,这些程序附在区块链上,并在特定的区块链事件触发时执行。关于智能合约的重点是程序代码是合约。
这使得智能合约比法律合约更具确定性。法律合同是通过法律制度执行的,法律制度的可靠性在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各不相同,但从来都不是完美的。对法律合同提出质疑的结果是不确定的。
但是,智能合约可以100%被信任。智能合约的一个简单示例是通过供应链中的商品移动给出的。发货时会带有RFID标签,该标签会在读取商品时报告其位置。当货物到达特定位置时,智能合约可以自动执行付款-运输,仓储或进口关税。因此,付款是可预测的,并且可以100%相信发生。
自然,智能合约可能比该示例复杂得多。它们可以涵盖法律合同当前涵盖的许多情况,从而减少了欺诈的可能性。
DIOAS啥平台
数字身份应用平台。
通过DIA数字身份平台,当前不同信息碎片组成的身份信息能够更加完善,身份中的属性可以帮助他人决定是否和你产生交易、接受你的投票、开立储蓄账户、向你提供服务等,而这些身份信息的真实性则是商业社会活动信任的关键因素。因此,DIA数字身份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将零散的身份信息能够集中,并且确保了信息的真实可靠性,最终助力于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例如微信、脸书、推特、微博等社交平台都存在滥用用户信息,导致用户数据泄露等问题,而DIA数字身份平台的存在,就是要颠覆这些传统身份信息平台,打造基于区块链的身份数据生态系统。
DIA项目由四位资深区块链行业从业者牵头,平台设有“合伙人管理委员会”,其会由平台的百名杰出贡献者组成,委员会具有一定的决策权和监督权。同时,平台还设有“DIA激励基金”,给予为平台作出突出贡献者一定奖励,从而真正做到去中心化、公平公正的分红激励机制。除此之外,DIA生态包含了数字资产、数字身份Avatar、Oracle以及资产交易的功能,数字资产可以让使者享受区块链带来的点对点操作资产的优势,通过Avatar任何_都可以成为Oracle,Oracle可以帮助_们构建不可篡改的去中_化信誉(Reputation)系统,资产交易可以解决基础的流动性需求。
为真正达成此目标,DIA将会积极与ID2020(全球区块链数字身份识别倡议组织)、DIF(去中心化身份认证基金会)、CCAB(互联城市咨询委员会)、EEA(企业以太坊联盟)等国际组织进行合作。据悉,目前DIA数字身份平台已经和金融、供应链、信息技术等行业的多个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后续将推动这些企业以及APP在数字身份认证方面的工作,让用户能够更好地使用身份信息,也让企业更容易建立信用体系,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作为进入数字社会的入口,DIA通过区块链技术,对个人身份的有效性、真实性、唯一性进行合理验证,并力求将身份控制权由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重新收回到个人手中,为用户塑造完整、可信的“自主身份”,构建以用户为主导的数字身份管理和应用平台以及安全、自主、可信的身份管理机制,最终实现“以数字身份链接一切”的愿景。据悉,DIA平台三月底将会上线,相信这对于DIA平台“以数字身份链接一切”的愿景来说,是个重要的开始,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区块链是什么
区块链有两个含义:
1、区块链(Blockchain)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2、区块链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像一个数据库账本,记载所有的交易记录。这项技术也因其安全、便捷的特性逐渐得到了银行与金融业的关注。
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区块链数字身份项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区块链数字技术、区块链数字身份项目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区块链数字身份项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