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主要给网友们分享打造美丽乡村区块链的知识,其中更加会对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进行更多的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记得关注本站!
区块链第一村,币圈泡沫的又一很好的体现
2019年2月16日,农历正月12,很多人都还在老家过春节。比特币中国创始人杨林科在微博上晒出了他的家乡乐东村的照片:乐东村的望楼河两侧的石碑上刻满了包括BTC在内的几十个币种的信息。乐东村号称区块链第一村。
早在2018年1月12日,杨林科在某个大型峰会上公开透露,他将在家乡温州乐清北白象镇乐东村打造一个区块链产业村(又名比特村)。他的理由很简单:“在互联网兴起的时候有中关村,淘宝兴起的时候有淘宝村,如今步入了区块链时代要有区块链产业村。”
杨林科在建设比特村上非常用心,座谈会、发展计划书、实地建设、招商引资,他都亲自参与。2018年2月23日,乐东村村民在乐东小学教室参与“区块链座谈会”。当天参与“乐东区块链座谈会”的村民有近百人,杨林科也参与其中。
区块链产业村是一项公益计划,杨林科为此还在朋友圈发文,召集区块链圈子的小伙伴来投资。区块链村当然是用币圈的方式来投资,他还晒出了BTC、ETH和BCD的地址。根据杨林科出示的捐赠人名单上,其中不乏一些比较有名气的项目和创始人,包括宝二爷、初夏虎、朱怀阳等。
关于区块链产业村的方向,《乐东区块链产业村发展计划书》上是这么说的:第一,普及区块链产业知识;第二,为全球区块链项目提供展示窗口;第三,开展区块链精准扶贫,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我认为,目前乐东村与中关村、淘宝村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中关村和淘宝村,村民都是依靠相关的产业维生,都是从事相关的产业。而目前乐东村与区块链相关的东西只是一些数字货币的展示。区块链行业作为一个以技术至上的新兴行业,从事区块链行业有着很大的教育成本,很多高学历人才都难以理解。乐东村作为一个贫困村,村民的素质普遍较为低下,很难理解区块链行业,更谈不上以区块链为生。因此,我认为把乐东村称为区块链产业村还为时过早。
这像极了现在的币圈。很多项目方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随便抛出一个概念,打着区块链的幌子,在淘宝上买一份白皮书,就开始堂而皇之的宣传,收割人们的智商税。
但是,我坚信,区块链肯定是未来,泡沫是必经之路。只有泡沫才能在前期吸引一部分人参与进来。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用户体验感的提高,真正的区块链产业村一定会出现。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共建美丽乡村
2013年,农业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拉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同年,河南省以中央政策为依托,发布了《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实施意见》和《河南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申报指南》,这些政策是“自上而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在省一级的落实。同时,社会各界也纷纷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性,“自下而上”的美丽乡村建设也自发展开,使我省的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上而下模式硕果累累
我省以“竞争立项、标准管理、环境整治、运行维护、绩效考评”的机制确立了小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特色产业、扶贫搬迁、传统村落保护等不同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项目制、试点制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基层的活力,2013年至2016年间,我省共确立了562个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通过省财政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试点项目。2017年,我省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竞争立项工作,共有31个县被确立为美丽乡村示范县。示范县的确立标志着我省的美丽乡村建设进入由点带面的阶段,乡镇政府所在村、重点中心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升,镇村人口集聚效能增加。2017年,我省还出台了“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与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申报立项”的通知,经过筛选,驻马店遂平县获批开展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创新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试点工作。2018年以来,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一系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组合拳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明显提升,其间共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637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3%,85%以上的县(市、区)建成全域一体城乡融合的市场化保洁机制,9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群众满意度保持在80%以上。
我省的成绩也获得了国家的肯定:在第一批全国村庄规划示范名单上,“信阳市光山县净居寺名胜管理区扬帆村村庄规划”赫然在列;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名单上,“汝州市蟒川镇、巩义市竹林镇等11个镇”上榜;在2017年的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名单中,河南省有保障基本示范村3个,环境整治示范村4个和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名单中,我省商丘市永城市和信阳市光山县上榜,农业农村部推荐的特色休闲美丽乡村中,河南省有8个入围。
综上,自上而下的美丽乡村建设依托于国家及地方财政资金的支持,以项目制竞争为主要手段,通过上级制定政策和下级落实执行,激发基层组织干事创业的精神,激励村民挖掘特色产业及文化,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促使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自下而上模式是必要补充
自下而上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则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它主要依托于民间资本,以社会贤达参与为主,通过低成本、高标准、人性化的方式对乡村环境进行美化,对乡村人文进行净化,这一模式不仅增加乡村原住民的幸福感,也增加了城市居民的价值感,打通了城乡之间的要素流通,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模式。下文以几种常见的模式为例进行分析。
第一,发展旅游和民宿经济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孟州市莫沟村原是交通闭塞的偏僻小村,这两年一批村民返乡创业,充分挖掘当地山水资源和地坑窑洞,建设生态水系,开办家庭宾馆、农家乐餐馆,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举办传统文化大讲堂,村里人气在集聚,文化活动在丰富,给乡村带来了一股文明新风。信阳市平桥区郝堂村80%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不挖山,不填坑,不扒房,不砍树,以独特的自然环境、古老村落、民俗风情为村魂,让村庄融入大自然,使“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入选全国美丽宜居村庄。
第二,经营有机循环农场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新乡市原阳县小刘固村原是贫困村,农场主李卫和日本专家川崎广人改造原来的养猪场,发展有机循环农场。70岁的川崎在农场办公室的窗户上贴着“白天不喝白酒”“不抽烟不吐痰”“打扫厕所要勤快”等标语,通过躬身示范,使附近的村民养成了自觉打扫庭院,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的习惯。农场的贡献有:通过培训业务吸引外地人来小刘固参观学习;蔬菜大棚依靠有机肥和人工养护,通过电商平台销售产品,给村民提供就业机会;制作堆肥和液肥供村民免费使用,村民贡献原料。小刘固农场目前挂牌“循环农业示范农场”,农场的循环农业逐渐改善了当地生态,这个黄河边的贫困村庄也吸引了大雁、白鹭等动物的归栖,贫困村变得人美、景美、产业美。
以上是社会人士通过动用资金,驱动产业发展的方式改善乡村面貌。产业发展也是美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共建美丽乡村的政策建议
自上而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能够有效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应该继续推进,服务好广大农村居民。自下而上的美丽乡村建设能够补充政策覆盖不到的乡村区域,比如荒山、无人居住的古村落等,应该鼓励和动员各方力量自发地改造这些空间场,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服务社会需求。具体的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指南》的要求继续推进建制村的规划编制、村庄建设、村容整治、乡风治理、公共服务供给等,这部分活动无法交给市场来完成,需要通过自上而下的财政资金、政治压力进行改善。而我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的力度还不够大,我省对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及争取上级财政的能力有待加强。加强获取上级财政的能力可以保障我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
第二,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拓宽宅基地、耕地、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范围,延长流转周期,做好产权认证和保护,扩大市场范围。鼓励社会资本到农村开展有机种植、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搭建平台促进大型家庭农场和小型农场合作,在采购、种植、销售等环境使用统一渠道,降低产业成本。制定措施扶持有机循环农业的发展,鼓励资本在乡村开展康养产业、旅游休闲产业。同时,做好农村地区违法建设的监管,通过卫星数据等手段,杜绝资本大兴土木、建设楼堂会馆、违法建设别墅等。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见缝插针式地发展农村产业经济,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第三,引导科技赋能美丽乡村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推进农业遥感、物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应用,提高农业生产、乡村治理、社会服务等信息化水平;参与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基础数据资源体系和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中心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推进优质特色农产品网络销售,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引导金融科技公司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第四,鼓励官员、企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外出务工人员以“新乡贤”的身份参与乡村建设。新乡贤是传递新旧文化的“转换器”,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周边的人,用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国家政策和现代知识,凝聚人心;新乡贤也是缓和社会冲突的“安全阀”,他们可以利用较高的群体地位化解村民之间及村民和政策之间的矛盾。因此,制定具体的政策鼓励贤达人士归隐乡村,解决其在乡村生活中的具体困难,这有助于美丽乡村建设中“治理文明”的全面完成。
总之,美丽乡村建设中要重视条件的差异性,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不搞大拆大建,更多地注重村庄的特色与个性,因势利导,推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村庄形态与生态环境的相得益彰。
针对数字乡村定制化项目前期投入大运营成本高,乡村数字化人才短缺等场景痛点可以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吗?
可以的。对于传统定制化项目成本高企、人才缺口迟滞乡村数字化、数据要素价值仍未兑现等难题,趣链科技自主研发了面向三农领域的云链一体化服务平台“趣农道”,支持数字乡村系统平台快速上链⌄致力于打造乡村振兴领域高质量数据价值底座。在为重庆大足区建设的“信农链”平台中,连接区政府、区农委、市场监督管理局、银行、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农户、消费者,服务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生产管理、农业金融服务三大产业,形成了大足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的链上数据资产与应用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且该平台入选《重庆市首批区块链应用重点项目》。
乡村振兴中如何做好产业发展,助农增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有七条“之路”
1、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2、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3、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4、必须坚持人不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5、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6、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7、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戓,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任务
到2020年 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到2035年 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到2050年 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乡村振兴实施主要策略
1、打造区域乡村振兴孵化器。乡村振兴孵化器是政底、企业、农民的共识平台,是产业、产品、资源、主体的组织平台,是供需亏劢的交易平台,也是乡村文化创意平台,更是综合服务和孵化平台,是凝聚乡村振兴合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
2、建立农事服务中心。以政底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打造一站式、全托管生产服务中心,真正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
3、建立加工物流产业园。组织加工、分类仏储、智慧物流、定制交易,成为连接供需的高效枢纽。
4、实施品牌乡村工程。统一区域品牌形象,强化品牌组织,形成品牌体系,保护知识产权,避克恶性竞争,逐步将农特产品、文化产品、旅游产品也纳入其中。
5、构建社群新零售网络。创新社群组织化方式,形成以社区为中心的新消费场景,打造生产端到消费端直接亏劢的渠道,打通农产品从乡村到城镇的向上通道,以及消费人群从城镇到乡村的向下通道。
6、大力发展田园综合体。按照土地现状丌变、生态风貌丌变、农民主体地位丌变的“三个丌变”方式,遵循因地制宜、共生共享、资源内生、产融联结合这“四项原则”,导入生态农业、旅游体验、健康养生、文化教育、当地特色这“亐类产业”,挖掘当地资源,延伸公共服务,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保证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7、
创建有灵魂的特色小镇。以伓秀传统文化为内核,以社夫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达到人不内心、人不人、人不自然和谐共生,形成人文生态、生产生态、生活生态、环境生态兼具,自治、法治、德治结合,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繁荣乡村。
8、搭建智慧乡村和绿色金融平台。以乡村大数据为基础,充分利用亏联网、物联、区块链等手段,紧紧围绕乡村产业和乡村生活,实现智慧乡村链接智慧城市。以普惠和公益理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大力弘扬绿色金融、生态金融、共生金融理念,实现金融服务对乡村产业、乡村生活全覆盖。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打造美丽乡村区块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打造美丽乡村区块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标签: #打造美丽乡村区块链
评论列表